课件共23张,导学案、教案、练习约8390字。
《桥边的老人》三案设计
应县一中 杨盛林
学教总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理解作品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和呼唤人性与爱 的回归的思想情感。
3、体会小说语言简练明快和寓意含蓄深远的艺术特色。
4、结合单元知识,体会小说叙述上的特点及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理解作品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和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的思想情感。
难点:体会小说语言简练明快和寓意含蓄深远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拟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学习流程】
一、作者简介(可放ppt或自查资料)
1.文坛硬汉。他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反法两斯战士形象。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宁折不弯的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拥有“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
2.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是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在他自杀后,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唁电中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人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可放ppt或自查资料)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捍卫民主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无辜的动物。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尤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令小说允满了悲悯的力量。
三、相关知识(ppt展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