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 》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小说单元)中的第一课。小说这一体裁在第三、四册略有接触,第五、六册曾系统地学习小说的文体特点,本课承接已有的知识,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深入学习本文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特色,挖掘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社会环境的意图。
[思路综述]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含蓄深沉,重点多,难点多,妙处多,如何来教,是个难题。逐个讲,烦琐细碎,学生无趣味。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学生无所得。本设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到疏通文字,熟悉课文,然后用分组合作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这一形式展开阅读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完成整体感知。此乃亮点之一。
为进一步探究人物形象特征和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内涵,本设计打破了小说教学的程式化模式,采用数字牵引教学刺激学生学习,让他们领会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特色,挖掘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社会环境的意图。此乃亮点之二。
( 数字提要是:1、一个场所 2、三种类型的人 3、两次人物的外貌描写; 4、两次掏钱时的动作 5、两次出现钱的数目; 6、两次人物出场; 7、主人公五次争辩; 8、众人七次笑声。)
另外,教学收束时, 设计中选取了“矛盾”这一切入点,以“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但又是____________的人”造句,把这一个探究性任务作为作业。目的是从生活现象到性格特征、思想根源,要求学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从而带动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此乃亮点之三。
[重点难点]
1、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环境的意图。
[教学目标]。
1、 学习几种欣赏文学作品的能方法。
2、 学习本文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特色。
3、 挖掘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社会环境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一座平凡的楼阁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楼,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终让滁州山中一座普普通通的亭子名扬四海,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让英伦三岛的这座桥长久的留在人们心中,而鲁迅先生的一篇《孔乙己》也使得浙江绍兴的“咸亨酒店”至今生意兴隆。——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到底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具有如此的魔力?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孔乙己》。(板书课题及作者)
2、出示目标 (见上)
二、 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十分钟)
1、事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了,我们现在按阅读要求,把课文再读一遍。①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②迅速抓取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标注出来。选择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