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0个字。

  《童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童趣》是人教社义教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童趣》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几件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来写。文章充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意趣盎然,对刚步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阅读此文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体验和启示。让他们回忆童年,享受快乐。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用心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生活,爱惜生命,感悟生活乐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语感,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学情分析
  《童趣》是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而,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这种新的语体,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法分析
  1、教法
  教法1:创设情景法。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自然地导入课题,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教法2:导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文言语感培养的关键在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法,通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趣”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学法
  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了解常识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一帮小孩子学着大人去说去做,多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散文《童趣》。文中的趣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