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30个字。
《隆中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读音,初读并熟悉课文。
2.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熟练朗读培养学生预习感。
3、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难点句子。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4、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5、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
2、不看注释根据自己文言积累翻译课文,不懂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合作探究。
3、结合书底下注释再译课文。
4、借助参考书规范译文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承祚,西晋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史学家。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诸葛亮,字孔明,曾隐居隆中,后做蜀国丞相。
2.题目解说:“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背景资料: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摇役繁重、刑罚极其苛
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清高为人和他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缜密分析能力。
【预习导航】
1、自读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给下列加点字生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遂诣亮屏人倾颓
度德量力信大义猖獗会
存恤民殷国富帝室之胄诸戎
箪食壶浆乐毅汉沔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
⑦亮躬耕陇亩()
⑧因屏人曰()
【合作探究】
1、集体解疑
(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合作交流文章结构层次
2、从文中找出对诸葛亮和刘备总评价的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