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4180字。
2013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
(2)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4)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5)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6)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丰台记
[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①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②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①醼:同“宴”。 ②遘:遭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得一造观 造:到,往
B.五色间厕 厕: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
译文: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⑴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⑵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起一只手枪来。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自杀。(《子夜》)
B.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