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2340字。

  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6)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8)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①,而以德业知名。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官。由是得违敦难,论者以此贵之。
  咸和初,除尚书郎。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固辞不就。朝廷将欲征之,裕知不得已,乃求为王舒抚军长史。舒薨,除吏部郎,不就。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司空郗鉴请为长史,诏征秘书监,皆以疾辞。复除东阳太守。寻征侍中,不就。还剡山,有肥遁之志。有以问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沈冥②,何以过此!”成帝崩,裕赴山陵,事毕便还。诸人相与追之,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至方山不相及。刘惔叹曰:“我入东,正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
  裕虽不博学,论难甚精。尝问谢万云:“未见《四本论》③,君试为言之。”万叙说既毕,裕以傅嘏④为长,于是构辞数百言,精义入微,闻者皆嗟味之。裕尝以人不须广学,正应以礼让为先,故终日静默,无所修综,而物自宗焉。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在东山久之,复征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俄而复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琅邪王师。经年敦逼,并无所就。御史中丞周闵奏裕及谢安违诏累载,并应有罪,禁锢终身,诏书贳⑤之。或问裕曰:“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邪?”裕曰:“虽屡辞王命,非敢为高也。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私计故耳。”年六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注】①放:即阮放,东晋名臣,“江左八达”之一。②沈冥:指隐居之士。③《四本论》:讨论才性同异的文章。④傅嘏:晋朝尚书,曾论才性同。⑤贳:赦免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得违敦难                 违:避开,躲避
  B.少时去职                     少:年轻,年少
  C. 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        疾:快速,急速
  D.必有所资                     资:凭借的本钱,依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阮裕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3分)
  ①弱冠辟太宰掾   ②复以公事免官   ③除吏部郎,不就   ④还剡山,有肥遁之志   ⑤吾少无宦情   ⑥构辞数百言,精义入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阮裕富有才能,但大将军王敦因为阮裕“终日酣觞”而疏远他,阮裕也因此没有受到王敦叛乱的牵连,为此阮裕受到人们的称赞。
  B.阮裕无意功名,无为官之心,有遁世隐居之志向,王羲之认为只有古代那些隐士才可以和阮裕相提并论,刘惔也对阮裕赞赏不已。
  C.有人曾经想借阮裕的好车安葬母亲但又不敢开口,阮裕知道后把车烧掉了,认为如果拥有好车而他人不敢借,留着车子也没有用。
  D.阮裕多次辞官,如曾经推辞了从事中郎、吏部郎、侍中、秘书监等官职,但也曾多次出仕,阮裕说自己出仕不是本意,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
  译文:                                                               (3分)
  (2)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邪?
  译文: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秋闺思二首(其一)
  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①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