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音乐巨人贝多芬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店中学  胡余龙
一、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出示课件)
师:大家好像都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旋律之中了,但你们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称吗?
生(齐说):《命运交响曲》!
师:对!这就是不朽的乐章——《命运交响曲》。每当这激越高昂、荡气回肠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我就仿佛看到一位老人,正顽强地与不幸的命运作殊死的搏斗,这位老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课题)
二、人物简介
师:著名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贝多芬,他说:“贝多芬的伟大,绝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灵魂的表征,他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贝多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多媒体出示: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露出音乐上的天赋,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加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8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与人交流时只能借助于纸和笔,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三、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师:贝多芬经历坎坷,一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作家何为的这篇散文选取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再次快速阅读本文,然后以“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            ”句式说话。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事。
师:你概括得很精炼。
生2: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贝多芬接待来访者的事。
师:你是从贝多芬的角度来说的。
生3: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本文讲的是一位客人采访贝多芬,并与贝多芬热烈交谈的事。
师:你概括得很全面。
四、研读探讨
★ 思读课文——畅谈阅读感受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意境深远。你读出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
生1:我们小组找的句子是第97页中间的“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师:为什么是这一句呢?
生1:因为如果一个音乐家没有了听觉,就不能知道自己的曲子是好是坏,就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而贝多芬却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的曲子,他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师:你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
生2:我们小组感触最深的句子是第22段“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因为这句话表明了贝多芬对生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同艰苦命运作斗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熔岩”在这里指的贝多芬的创作激情;“熔岩要喷发”,他心中的创作激情是不可抑制的。这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生3:我们小组找的是第18段中的“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演奏的都美。”因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朵虽然聋了,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自信。
师:贝多芬虽然耳朵听不到音乐,但他却用心去感受音乐。
生4:我感触最深的是文章最后一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坚强、有毅力。也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中的音乐。
★ 精读课文——体会描写妙处
师:我们常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本文在人物的外貌描写方面有独到之处,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了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下面让我们精读课文第6~9段,勾画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全班交流。
生1:我找的是第6段中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
师:这是从身材方面来描写贝多芬。
生2:我找的是第7段中的“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师:这是从服饰方面来描写贝多芬,“陈旧”、“不整洁”的衣服表现了贝多芬的不修边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