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7620字。
太原五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②,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③,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④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终于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寡人如就见者也如:应当
B.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吊:吊丧,吊唁
C.使数人要于路要:要挟,威胁
D.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2分)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D.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召见的故事,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方面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孟子本来要朝见国君,可是听到齐王的命令就以生病为借口不上朝。第二天,孟仲子派人告诉出门吊唁的孟子一定要上朝,孟子仍然没去。
C.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他认为君臣关系重在尊敬,而孟子面对君主的命令称病不朝的做法与《礼记》上“听到君主召见,不等驾好车就动身”的礼节不相合。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2)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5.诗的颔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