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0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戏曲大舞台》习作指导案例
姓名王明生
单位大码头镇中心初中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习作案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2、学会赏析戏文。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戏曲的精彩片段。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5、利用本单元知识和写作技巧作文。
学习重点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戏曲的精彩片段并整理成文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让我们穿过五彩缤纷的戏曲丛林,沿着如歌的溪流倾听那些美妙的吟唱,享受戏曲的盛筵。
二、展示资料
1、让各小组同学准备好关于戏曲的相关知识,在班上展示。
2、介绍以下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三、欣赏几段经典的戏曲段子,请大家谈谈感受
1、《女驸马》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2、《苏三起解》
京剧的演唱极为讲究,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与其它剧种相比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念、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3、《花木兰》
豫剧的特点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四、演一演、唱一唱
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学们一定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台一试身手。现在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在小组内唱一唱,演一演!
四、赏析戏文,品味语言之美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cōng)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zhūn)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恰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chuàn);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