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梅园新村之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访问记的结构和写法。  
2.学习课文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3.学习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突出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2.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突出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了和平谈判。之后,主要负责和谈的是周恩来。那么在充满艰险的敌占区,周恩来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应这一段历史的课文《梅园新村之行》。

二、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其笔名。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作和历史剧影响最大,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他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凤凰涅檠》和《炉中煤》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郭沫若是一个重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女神》中的许多篇.什,都塑造了一个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并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抒情形象。继《女神》之后,又有《星空》和《前茅》两本诗集出版。注重历史剧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果,是郭沫若二贯坚持的史剧观。他写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的第二个高峰。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六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谈、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一面与共产党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内战步步升级。为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周恩采率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跟国民党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终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双十协定”,并召开了由全国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这一年,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了便于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斗争,周恩来率代表团也迁往南京,住在梅园新村30号。国民党当局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周围设立了许多特务机关,并布置大批特务跟踪盯梢。周恩来身处险恶环境,不顾个人安危,坚定沉着,忘我地工作着。
抗战期间,郭沫若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周恩来十分熟悉和敬佩,在南京时,他是梅园新村的常客。《梅园新村之行》就是他根据自己和周恩来一次短暂会见的印象写成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的生活情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四、解题
梅园新村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上,原国民政府总统府以西100米处,由多座房子组合而成,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的住所在30号“之行”点明了文体,本文是访问记,访问的对象是周恩来,章记叙的是作者走访的所见所感。

五、课文分析
文章的结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