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90个字。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锦州八中齐璠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的徐志摩开始了与康桥(剑桥)的感情。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吟成了这首名篇。
康桥的大学生活对徐志摩的一生有重大意义:一是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改变了他的兴趣,由学政治经学改学了文学;二是康桥的文化熏陶,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三是康桥的爱情萌生,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
学习这首诗,要结合写作背景,认真品读、玩味、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作的特点。
课堂实录: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吗?电视剧里的男主人公是谁呢?
学生几乎齐答:徐志摩。
师:对,是徐志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板书课题)。
师:首先请一位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一同学介绍,几位同学补充。)
师:再请各位同学将这首诗初读两遍,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读了本诗之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读诗、学习小组交流,然后自由发言)
生1:真的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形容,只是觉得太让人陶醉了。
生2:这首诗意境美,给人一种飘逸、亲切的感觉,并且富于节奏、读起来有韵味。,
生3:这首诗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生4:我能读出诗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忧伤。
生5:读后让人眼前呈现出康桥绝美的画面。
生6:诗中的语言很有特色,含蓄又富于情感。
生7:读着读着,自己会走入作者描绘的画面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眼里会噙满泪水。
师:大家的发言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遍全诗,并且思考:对于你来说你最想从本诗中学到什么?也就是你为自己定个学习目标,可以从意境、情感、语言、构思等方面来谈。
(学生自己研读、品位诗歌,去完成所定的学习目标,时间为十分钟。先组内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有时参与其中。)
师:好,十分钟到。请各小组推举的代表发言。
生1:我想谈一谈本诗的情感。本诗以三个“轻轻的”,把读者不经意间带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宁静、轻灵、忧伤,对“金柳”、“波光”、“青荇”的描写,生动可感。为什么用那么美的文字描写景物?因为作者喜爱并依恋这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太不起眼,可作者却“甘心”去做,因为水草虽然渺小却能永远享受康桥如此诱人的美丽景色,而作者却不得不离开,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越是喜爱的东西,越是懂得保护、珍惜,以至于诗人最后离去时,“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由此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康桥的喜爱与留恋的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