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   语文        设计者    解云     单位(学校)    2010级  对外汉语20100104038   
  授课班  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选修课的学生
  章节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典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部分 蜀相 学时 1
  设计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实有了很多新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诗歌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格外关注的。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诗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蜀相》为载体,感受不一样的教学特色,更研究让学生在进行“自主赏析”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以及如何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诗学习园地,从而争取“高效课堂”的实现。
  教材和内容分析 《蜀相》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典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一首诗。
  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老臣。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熟知内容 了解杜甫这位诗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识记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 了解内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让同学多朗读几遍,仔细推敲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在思考的同时,给他们引导当时的时代背景,逐步学习。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