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60个字。
记叙文阅读与文学作品鉴赏
第一节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 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并有适当抒情、议论),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1、 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记叙文的人称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鲁迅《藤野先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它的特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明确人称,有肋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需人称转换,使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
3、记叙文的结构。阅读记叙文,从结构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内容。其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1)“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有些过渡是通过一个句子来完成的,有些则是通过一个表示并列、递进、选择、总分等关系的词语完成的。对于这些词语,遇到时要用心揣摩,弄清它的作用。
(2)“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3)“照应”的特点是“前伏后应”,它的形成有三种:一种是文题照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背影》《台阶》;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我的叔叔于勒》等。
(4)如何划分段落层次
①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如《藤野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文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就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
②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如《云南的歌会》等。
③按选材的角度划分,如《信客》。
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如《背影》。
4、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2) 以人物这线索,如《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3)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
(4) 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
(5) 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6) 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