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90个字。
《我的“长生果”》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武汉市第25中学周燕
【研究问题】
针对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品析语言。
【研究目标】
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文章语言的妙点,在教师的启发和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研究策略】
1、根据文章语言的特点,重点教会学生用“删改法”品析语言,不面面俱到。
2、教师先做示范,带领学生共同运用“删改法”品析语言,然后指定段落让他们自行品味。做到有示范,有引导,有独立,有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怀。
2、学习“删改法”这一品析语言的方法,从而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平时爱读书吗?一般读些什么书呢?
生:我喜欢读《青年文摘》。
生:我一般读《读者》。
生:我读名著《格列佛游记》。
师: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些书呢?
生:我喜欢里面的小故事。
生:这些书的情节很曲折,人物也很有意思。
生:我可以学习里面好的词句,对我的写作有帮助。
生:读这些书我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很多做人的道理。
师:看来,大家从课外书籍中的确收获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看看作者从读书中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家翻开书108页,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板书:①“长生果”在文中指什么?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结构文章的?③作者截取了读书生活的哪些片段?)
师:浏览就是快速地阅读,一目十行,根据要求迅速在文章中搜寻相关信息。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师:“长生果”在文中指什么?
生:指的是书。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结构文章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最早”、“后来”“上小学”、“上初中后”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这样结构文章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够使文章脉络清楚。
师:是啊,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能够让文章层次清晰,我们要像这个同学一样善于发现文章里面的标志性的词,这样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也要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让我们的文章也清楚明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