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感悟文化
——第四单元备课设想(yuexiao)
一、 单元感悟
本单元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是八下中本人最喜欢的一个单元。为什么呢?我想从一个调查和一则消息说起。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03级学生不久前在福州的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参与此次调查的福建师大学生说,之所以搞这么一个调查,是希望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能引起
关注。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
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另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调查中,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25%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师大学生在大学城同样开展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被调查者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四成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抱乐观态度。
一则消息是这样的: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4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 ,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
不论韩国的申报能否成功,这件事至少让人们认识到,平时不经意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其实也是无价之宝,甚至可以作为文化品牌拿到世界上去为民族争光。无
四、 教案例说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创意说明]
文章介绍的是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家乡咸鸭蛋的特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学习本文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语言上的韵味和情致外,重在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步骤]
一、 激趣导入
二、 自由朗读,触摸语言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放声、放胆、放情,并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三、圈点勾画,品读语言
1.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品味一下汪曾祺语言的特色。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在相应的地方写上你的理解和感悟,想一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学生自主研读后,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