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本教案是关于整个单元的,约10181个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南京江宁区丹阳中学 孙振坤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所选的诗词有表现一代伟人毛泽东宏伟的英雄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名作,又有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古代名篇和现代诗歌,也有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讽喻诗。诵读、欣赏这些诗词,感受诗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生活、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大有裨益。学习本单元的诗词,通过反复诵读去品味、感悟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词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
  [阅读教学设计]
毛泽东词二首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两首词都含有深刻的寓意,语言精练优美,但由于创作的时代不同,词的风格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学中可采用一课一首的教法,引导学生诵读、赏析,在学习中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并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学习《沁园春·雪》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品味全词
  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3.上阕写北方的雪景,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望”字领起下文,望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样由眼前的实景,写到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的?
 4.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运用阅读感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陆游“咏梅”词与毛泽东“咏梅”词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熟读感悟
  1.播放雪景图片,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谈感受。
  2.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毛泽东这两首词的教学也不例外,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注意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诵、背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或放《沁园春·雪》的录音。
  二、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
  三、启发学生概括上下阕的大意,了解上阕与下阕的联系,结合历史背景,领悟词作表
古代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首先是背诵,力争当堂完成。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二要讲得精当、简练。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三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学习《木兰诗》
  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就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诗歌教学的重点在于把握其思想内容,赏析精练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感情。可以《木兰诗》为重点赏析,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自读另外两诗词。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出自什么时代?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这首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基本上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现代诗三首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里所选的三首现代诗,它们在表现手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见物起兴”,并运用了比喻、反复、象征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题,诗中所写的“树”“高山柏”“椰子林”,它们都不是具体的人和事物的比喻,而是有着更为深广的艺术内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比较阅读和教师的点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可以由上学期所学的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导入新课。
  二、分别介绍三位诗人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诗人艾青则要求学生说出他的原名和代表作品。
  三、放录音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注意正音。  
  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各首诗的大意,进而概括三首诗的中心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是通过诵读来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本课时主要通过朗读、品味和感悟来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过去所接触的现代诗《冰心诗三首》,结合现代诗歌的特点导入。
  2.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  
  介绍诗歌的学习方法,结合以下要求布置学生诵读这三首诗。
  1.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诗文。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诗歌的特点是精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优美的形式。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的手段来表现。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的感情和句式整齐、语言基本押韵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朗读第一首《树》,初步感知现代诗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
歌词三首
  [阅读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组以现代诗形式创作的歌词,也是很美的朗读材料。我们可以先通过听歌曲演唱的途径,把握不同的旋律,从而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歌词所创造的意境和主题。同时以听带读,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进—步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再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所产生的巨大的轰动,揭示个中原因,初步感知其所表现的爱国主义题:
  二、介绍三首歌曲所创作的时代背景。
  三、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黄河颂》。
  四、要求学生把这三首歌词当作诗歌来读,注童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诵读欣赏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黄鹤楼》和《归园田居》。
  二、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着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查阅工具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工具书,上网收集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利用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教师巡视释疑。
  3.学生自主学习后,相互交流,点评、赏析,然后作较为深刻的鉴赏。
  4.师生一起背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