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80字。

  晓其意•析其法•明其理——《劝学》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或自己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荀子的有关情况,尤其是了解荀子的主张。
  2.在已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弄懂文章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晓劝学之意,明劝学之理。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怎样运用比喻进行说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㈠询问课前预习情况。
  1.齐读课文,整体了解预习情况,重申诵读的重要性。
  2.询问预习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从而筛选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本课文字晓畅明了,因而晓其意比较容易;但论证上由于时代久远,当时属于常理的比喻可能今天理解起来有困难,析其法有一定难度,明其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㈡朗读、范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矫正读音,强调朗读要注重节奏、强弱和韵律。
  教师范读课文。
  二、课文探究
  ㈠解题
  1.“劝学”的意思是什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结合课前印发的资料,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
  关于结构
  明确:本文是节选,原文1710字,课文节选的只有290字,不能体现全文的结构,因此不必在结构上做更多的探究(利用ppt展示《劝学》全文,不做讲解,只说明原文篇幅很长,但课文节选的部分用大一号的字体,每段中总结的话有“君子”的句子用红色字体)。
  ㈡中心观点
  1.“君子曰”的用意何在?
  明确:首先,《劝学》全文的许多段落都以“君子”作结,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君子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