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字。
谈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邮编:553528 地址:贵州省盘县坪地民族中学 作者:舒洪沫 电话:13885812782
内容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什么问题都由教师提出,由教师解决,学生成了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人,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文本的含义,在不曲解主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感受、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 多元解读 尊重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必须顺着老师预设的方向去解读课文,一篇课文老师讲解,学生听好记好,从课题——段落——中心思想——总结••••••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老师和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这样一来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的思维被老师支配着,教学也就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创新,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样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观进行重新审视,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多元解读。从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在新课改、新理念的促进下,阅读教学中我们该用怎样的阅读教学观来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呢?
一、 正确把握文本,指导学生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永远离不开文本,若离开文本将是无意义的牵强附会。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文本正确把握,不能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正确把握文本,也就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涵,正确把握文本就像为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方向明确了,便不会迷失。学生走进文本倾听作者的心声,体会文中的情感,品味精妙的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同学们真正与文本对话,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载体是文本,任何理解都必须依托文本,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同时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