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三中2004届高三第3次月考<br>
语文试卷(组卷:霍邱三中语文组)<br>
说明:<br>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br>
2.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计分;其他答案也必须在规定的位置书写。<br>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br>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r>
A.体恤 和煦 勖勉 酗酒滋事 面面相觑<br>
B.崎岖 旖旎 菜畦 歧路亡羊 按图索骥<br>
C.屹立 自缢 吞噬 主观臆断 恃才傲物<br>
D.磐石 蹒跚 盘桓 心广体胖 龙蟠虎踞<br>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br>
A.装卸 传染 枢钮 秣马厉兵 B.标炳 堆沏 附和 眼花嘹乱<br>
C.急燥 即使 殒石 出神入化 D.俊秀 狙击 阿谀 匪夷所思<br>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br>
①高新技术已广泛 ______传统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融合。<br>
②去年流行“中国结”,令一批濒临倒闭的制绳厂起死回生;今春____“唐装热”,使好多已经停产的丝绸厂枯木逢春。<br>
③中共中央已经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始认真_____高级干部。<br>
A.渗入 表演 考查 B.渗入 上演 考察<br>
C.渗透 表演 考察 D.渗透 上演 考查 <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r>
A.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不同的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他常常会说出不同的答案。<br>
B.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就要故弄玄虚,多设置悬念。<br>
C.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手持一假证件,他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博览会的大门。<br>
D.在这次大检查中,对于伪劣商品,不管是谁生产的,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山西商人的精明早就在全国有名了,据说,当年连扬州这样的商业中心,“晋货”也广受青睐,其强大的气势几乎压倒了江淮商品。<br>
B.冰心老人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文朴质美的散文,如今她永远安详地休憩在玫瑰丛中,凭吊的人们把红玫瑰花瓣轻轻撒在她的身上。<br>
C.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自动机器体系的出现,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br>
D.“地球肚脐”——死海,这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正以每年6.35厘米的速度下沉。<br>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r>
一树树李花掩映在碧绿的山林中,____________________。<br>
①和风吹过,李花飘落无数,浓香扑鼻而来,宛如醇酒一般。<br>
②近看玉树琼枝,李花开得如冬天第一场大雪般纯洁无暇。<br>
③就像大海上涌起的洁白的浪花,又像海底傲然挺立的珊瑚。<br>
④一簇簇白绣球,一串串玉水晶,那么生机盎然,那么晶莹剔透。<br>
⑤有诗为证:“本心白如玉,飞雪逐黄蜂,桃笑满树红,雪落一地香。”<br>
A.③②④①⑤ B.⑤③④②① C.①④③⑤② D.⑤①②④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