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510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因循守旧的危害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2、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重点:
1、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2、 别里科夫为什么能辖制全城?能辖制全城的别里科夫为什么又胆小怕事、一副可怜相?
3、 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伤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提问:在这首诗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怎样的一个老掌柜的形象呢?
明确:就是这样一个老实本分,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小市民。似乎要他买电扇就非得先买人生保险。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语,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于是诗人幽他一默,把他固守自封、害怕新事物的典型心态揭示于世人面前。从这位老掌柜身上,我们想起了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鲁迅《风波》),想起只要镇上有点什么动静总是忧心忡忡的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别里科夫(契诃夫《装在套子里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这个经久不衰的艺术典型。
二、 作家作品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俄国的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