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4份)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八、第九、十单元阶段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四单元阶段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可谓好学也已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盍各言尔志
D.阖四竟之内
解析 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
解析 D项,累:忧患。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无,名天地之始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D.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解析 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道可道,非常道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不远千里而来
解析 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4分)
A.敝之而无憾 B.不远千里而来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使民重死而
……
第三、四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齐:整齐。
B.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形:表现。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导致。
D.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畏:害怕。
解析 A项,齐:管理;C项,致:求得;D项,畏:敬畏。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B.德者,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C.如见其肺肝然如恶恶臭
D.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中庸其至矣乎
解析 C项,皆理解为像,好像;A项,第一个“而”是顺承连词,并且;第二个是转折连词,然而;B项,第一个“也”,助词,表判断;第二个是助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无实在意义;D项,第一个“乎”,介词,在;第二个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答案 C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诚者,天之道也
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C.未之有也 D.桀、纣帅天下以暴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故治国在齐其家
D.从容中道,圣人也
解析 A项,古义:走出家门;B项,古义:审慎地询问;D项,古义:自然而然。
答案 C
5.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三进及溜 B.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C.励其匪躬之节 D.上恤孤而民不倍
解析 A项,“溜”通“罶”。C项,“匪”通“非”。D项,“倍”通“背”。
答案 B
6.名句填空。(5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________________!《诗》曰:“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大段:仔细。
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 切己:切身。
C.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 丑:厌恶,憎恨。
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自文:自己写文章。
解析 D项,自文:自然成文。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若读之数过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然纵不读书
C.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木受绳则直
D.变而为院本 化而为鸟
解析 第一个“则”表示判断,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代词;B项,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成为。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
A.乃为人欲引去
B.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C.君子喻于义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 例句与D项为判断句。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B.笔之于书
C.吾妻之美我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解析 B项,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
第八、九、十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驰驱少暇 驰驱:奔走,效力。
B.而惩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害怕。
C.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 虞:忧虑。
D.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要:总之。
解析 D项,“要”的意思是“应当,必须”。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马牛而襟裾
D.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 A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B.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C.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D.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他均为被动句。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辍耕之陇上 B.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C.吾欲之南海 D.故吾国之文学中
解析 D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均为动词,到。
答案 D
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B.大家之作
C.无虑百数十家 D.却与小姑别
解析 A项,“树立”这里指“完成”;B项,“大家”这里指“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C项,“无虑”这里指“大约”。
答案 D
6.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B.“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