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70个字。

  课题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备注
  布置预习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评(1和2题提问学生口头回答;第3题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写出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格物致知,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2.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预设问题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预设问题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预设问题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一:作者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实验精神)
  预设问题二: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