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个字。
《窗》教学实录
李文忠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窗》。这篇文章属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小说之林”。这就是告诉我们,《窗》的体裁是小说。大家了解小说吗?
生1:小说里面有人物。
生2:小说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应该是记叙文的要素。小说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要素和记叙文不同。
生3:小说一般都要叙述事件。
师:很好,人物和事件确实是小说成其为小说的必要因素。大家过去学习过小说吗?
(师生共同回忆:《社戏》、《三颗枸杞豆》、《“诺曼底”号遇难记》、《最后一课》等课文。)
师:不过,这些课文我们没有当成小说来学习,比如七年级第一个单元中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亲近文学”。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开始以单元的形式来学习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大家已经提到其中两个要素:人物和情节。“情节”和刚才这位同学提到的“事件”密切相关,是指事件的变化和经过。大家感到陌生的是环境,环境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如《“诺曼底”号遇难记》里黑暗中的大海:一种是社会环境,如《最后一课》里法国战败被迫将两个地区割让给普鲁士的历史背景。
师:现在,我们抓住这三个要素来学习《窗》。首先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读后复述故事情节。
(生朗读文章。师个别指导。和个别学生合作完成复述。)
生1:两个病人住在同一个病房里,一个靠近窗户,一个远离窗户。每天上午和下午,靠窗的病人就把他看到的窗外的景象描述给另一位病人。
师:打断一下,我有个问题,那位用耳朵听的病人为什么不到窗户跟前看一看呢?
生1:因为他“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师: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应该在复述中交代。下面复述的同学要注意。
生2:这段时光对两个人来说都很愉快。有一天,远离窗户的病人突然想:“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念头折磨着他,他常常彻夜难眠。
师:“折磨”这个词用得好,正因为折磨所以彻夜难眠。
生3:一天晚上,靠窗户的病人开始剧烈地咳嗽,可是他找不到电铃的按钮。另一个病人却一动不动,没有帮助他,靠窗户的病人就这样死去了。
生4:第二天,医护人员抬走了死去的病人。过了几天,另一个病人提出要求,要到临窗户的位置。等医护人员走了后,他往窗外一看,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
师:这四位同学复述得很完整。他们复述之前,我请两位同学帮我做一件事,什么事呢?请这两位同学告诉大家。
生:让我们统计同学们在复述过程中使用“窗”这个词语的次数。
师:那现在请你们公布统计结果。
生:一共用了10次。
师:看来“窗”在故事中很重要。那请大家告诉我,小说用“窗”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生1: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窗”展开。
生2:“窗”是全文的线索。
师:所谓线索,就是发挥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大家看,“窗”给两人带来快乐,又给其中一个人带来烦恼,最后给另一人带来灾难,正是这扇“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然后说说两个病人各有什么性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