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字。
《离骚》导学案
编制人:汪春华 审核人: 审批人:
课时建议:预习自学+合作学习共3课时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替、谣诼、偭、相”华等词的意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屈原的精神、理想及其创作手法。
3.激情高效,严谨细致,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认真研读课文,结合课下的注释通读、翻译课文;标注出重点的字词及疑问。
2.认真阅读“教材助读”,重要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
3.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规范书写,认真答题;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4.限时45分钟。
【教材助读】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有关《楚辞》
《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3. 《离骚》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即“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