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00字。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西江中学高中语文学案系列                                                                                                                               
  高中语文必修4            《窦娥冤》导学案                      
  学案编号:ywbx4—01—01         主备:肖金石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小组    
  年级:                班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风格。
  3、把握窦娥的性格,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此语反映了关汉卿坚韧、顽强的性格。
  2、元杂剧常识:参阅课本注释和P14。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由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构成,主要是唱;杂剧由唱词、宾白、科介构成,主要是唱、演。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3、给剧本中的生字词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本剧情节。3、分析窦娥的形象。
  【课堂自主学习】
  1、《窦娥冤》共四折,概括每一折的主要内容;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一折戏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开头,“楔子”(序幕):蔡婆婆独白,介绍蔡婆婆的家世状况和故事的背景:窦秀才欠蔡婆婆高利贷40两银子,因无力偿还,只好把7岁的女儿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第一折,故事的开端: 窦娥随婆婆搬到山阳县居住,17岁成结婚,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3年。赛卢医欠蔡婆婆40两银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