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窦娥冤
  编制:汪春华        审核:              审批:
  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素养。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正确断句,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戏剧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矛盾冲突。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40分钟(早晚读除外),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的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关于戏剧——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文中的【仙吕】、【正宫】等)的曲牌(文中的【点绛唇】、【油葫芦】等)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旦: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