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0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海枯石烂”“日转星移”“骸骨”等词语。
2了解化石在探索地球进化过程的作用。
3认识化石所展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的伟大,人类的伟大。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科学而又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语言,理解作者如何赞美化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1选读课文,竟读(比赛着读)课文。
2解决字词,课本77页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补充。
二理解课题,认识化石。
1解题。这是一首科学诗。
师:“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赞颂,赞美。
师:很对。赞颂,赞美之情贯穿全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仅仅是赞美化石吗?
自读课文。
生:作者借赞美化石,赞美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奇。
师:为什么这样讲?
生:因为化石中“裹藏”的信息是科学家研究了,人们才知道的。
三走进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竞争回答)
(第一段排比反问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奇幻的神话、平凡的真理、珍贵的密码、生命的档案、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葱茏幽雅、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神往、惊讶……)
2用1题中的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练习写话,为写作文打基础.)
四问题探讨,质疑讨论。
1文中第1、2小节和第7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2同学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劳动创造人类”。文中那句话用化石证明了这一道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