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00个字。

  23.*愚公移山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探究文章的内涵。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
  1.疏通文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列子,名 寇 (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 道 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由东晋人搜集的有关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 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 杞人忧天 ”“ 纪昌学射 ”等,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háng)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hè)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g) 无穷匮(kuì)
  一厝朔东(cuò) 高万仞(rèn) 箕畚(jī)(běn)
  3.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D)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4.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图示。
  问题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顺畅,读出语气。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句应用 关心、怀有疑问 的口吻读。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句应用 嘲讽 的口吻读。
  3.愚公和智叟的辩论以谁的胜利告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以愚公的胜利告终,从文中“河曲智叟亡以应”这句话可以看出。
  问题二: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注意下列词句积累。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