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课件制作简洁,配套文字材料5份。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基础训练.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教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课文精讲.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学案(粤教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1.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优化全解.doc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历数作者十多年所经历的故事,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2.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3.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4.体验生命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坚定、乐观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由于真实,由于作者的年龄、生活的背景与现在的学生十分接近,本文有可能触发学生的各种感受和引发出各种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宜用呆板的文章分析法,应充分利用文中能调动学生讨论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表达感受。
此外,这篇课文结构很有特色,语言生动活泼,富于青春气息,浪漫而富有文采,可将鉴赏本课的语言、结构作为教学的一大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今天就让我们轻轻地走进一个高考状元的内心世界吧。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王海桐,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满分750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冠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
三、预习检测
呜咽(yè) 浑浑噩噩(hún è) 逡巡(qūn xún )
干瘪(biě) 丑陋(lòu) 拙劣(zhuō liè)
挫败(cuò) 攥住(zuàn) 系气球 (jì)
懵懂(měng)
浑浑噩噩: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
逡巡:往来巡逻。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释然:放松。
攥住:用手握住。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啼笑皆非:哭笑都不是,形容处境尴尬或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状态。
懵懂世事:糊涂,不明白事理。
四、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能对经历进行深刻反思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作为高考状元,作者没有将自述文写成“状元成长录”,没
……
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课前自主
[走近作者]
王海桐,北京大学学生,2001年四川省高考状元。
[识记积累]
1. 正音
拙劣 浑浑噩噩 樯橹 金戈铁马
诠释 干瘪丑陋 逡巡 懵懂世事
尴尬 世事尘嚣 呓语 刻骨铭心
2.辨音
呜咽 人才济济
咽喉 无济于事
3.辨形
苛刻 啼笑皆非 恬静 灰心丧气
坎坷 流言蜚语 概括 法网恢恢
呵护
4.词语理解: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浑浑噩噩: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
逡qūn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玉树临风:形容英俊潇洒的样子。
释然:放松。
诠释:解释。
攥住:用手握住。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啼笑皆非:哭笑都不是,形容处境尴尬或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状态
懵懂世事:糊涂,不明白事理。
尴尬:处境窘困,不易处理。
呓语:梦话。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跟随在后面。
呵护:保护,爱护。
【课文初探】
1、 导语主要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 主线(文眼)是文中的哪句话,找出来。
3、细读课文,找出各部分的“困惑和思考”,用铅
……
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王海桐,四川人,2001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本文选自《文学故事》2001年第12期,有删改。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干瘪(biě) 连累(lěi) 诠释(quán)
懵懂(měnɡ) 逡巡(qūn) 沙砾(lì)
2.词义
浑浑噩噩: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根据文本内容和行文特点,全文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
1.高考状元的困惑。
2.奶奶拂袖而去——歧视与自尊。
3.我比想象得灵巧——自信的重要。
4.习惯是一种力量。
5.享受青春的美丽——人生需要“享受”。
6.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修成正果。
总分结构明显,条理清楚,层次井然。
二、内容详解
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据此将文本划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自己获得高考状元之后的困惑与思考。大学生,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能够成为大学生,大则利于国家与民族,小则利于家庭与自己,实在是一件可
……
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优化全解
一览众山小
1.整体感知
作者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中以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表现出一种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科学的进步的价值观念——肯定人、尊重人。在这篇课文中,始终贯穿着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的斗争。一方面是传统价值观念:分数第一、重男轻女、不尊重人、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外人看重的是她的分数——713分,家人不喜欢的是她的女子性别,习惯给予的是对人性的漠视与压抑。另一方面则是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对自我的肯定,不是因为分数,也希望别人不要用分数去衡量自己的价值。作者在文章开头的引言部分就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我不容许任何人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来概括。”她还说:“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肉的。”这就是作者的价值观的宣言,也是后文的精神总纲。作者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撑下,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我。“柳暗花明”的背后是“山重水复”,“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成功是煊赫的,成功的背后则是汗水、泪水、苦水。
2.学法指导
由于真实,由于作者的年龄、生活的背景与现在的学生十分接近,本文有可能触发学生的各种感受和引发出各种思考。学习时,不宜用文章分析法的形式进行,建议从课文中选取某些问题作研究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也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如作者一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日常的学习中通过反思了解自己和了解外部世界,从而把握自己所处的环境。在学习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注意,不论引发的反思与思考的原因是什么,在反思的过程中都要有一个标准,以此来衡量我们的行为表现。这些用来比较的标准,可以是别人的,或者是自己过去的表现。所有比较推论的结果都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各种情绪的反应,比如自豪感、罪恶感、满足感、或者愤怒,这都是取决于学生是如何进行归因的,因此教师要留意这些反映,做好及时而适当的调适辅导。
庖丁巧解牛
1.文题解读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和世界著名大学,更是高中学生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甚至是心中的“圣地”,不想上北大是不可思议的,上北大的愿望存在于任何一个高中学生的心里,而且这种想法带有令人炫目的美丽光环,所以,北大也是作者美丽的梦。但是,上北大又谈何容易,上北大必须是“群山里的高峰”,必须出类拔萃。而作者自述的情况似乎让我们感觉到她自幼就有受歧视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