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70字。
《渐》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六中学 潘国欣
【教学目标】
1、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行文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理解重点句意思的方法;探讨文本深层含义。
3、明确作者的独特感悟与态度;总结作者写作风格。
【重点难点】
1、探讨文本深层含义。
2、明确作者的独特感悟与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读书是人生乐事!读议论性散文,可以吸收作者智慧,可以引发个人思考,得到双重的精神愉悦。
朋友,我们是从何时起只为了考试而阅读?儿童时代随心所欲阅读的时光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是过多地受了应试教育环境的渐染?还是我们自身不懂得防微杜渐,傻傻地掉进了功利阅读的怪圈?朋友,让我们享受一下较纯粹的阅读吧,也许可以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渐入精神自由的佳境——面对“阅读”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在划线处填上同一个字,使意思圆通。)(请一位学生填空后朗读)
丰子恺通过议论散文《渐》向读者传达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我们通过解读文本来领受这份思想结晶吧。
任务一:自主阅读
1、速读课文,筛选信息,在课本上勾划出能反映行文线索的语句。
渐的作用: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
2、利用你勾划的语句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渐使人生圆滑进行,是造物主骗人的手段
渐使人堪受境遇的变衰,贪恋目前生的欢喜 用归纳法
得出规律
渐的法则 阴阳潜移 、
渗透在 春秋代序 、 等大自然
物类的荣辱生杀 现象中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渐的本质:时间。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具有“大人格”,“大人生”。他们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
3、请用3-5句话概括:你认为《渐》写的是什么?作者写《渐》的目的是什么?(挑选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任务二:自主思考
1、在第1自然段“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中,“圆滑”是什么意思?假如人生并非圆滑进行,人会有什么感觉?
“圆滑”指人生进行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变化都是极其细微的,从一个阶段渐渐地转变为另一个阶段,中间看不出明显痕迹。假如人生并非圆滑进行,人会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教师点拨:一般人能看透人生在渐渐变化吗?为什么?不能看透。因为变化太微妙了!但是,丰子恺先生却看透了这个真相。
2、第3自然段中,“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出现了两次,如果完全删去,对表达效果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