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10个字。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
  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和看待作者的理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作什么?(板书: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
  (说明:导入应着力于激起思维矛盾,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请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朗读:评价读音、停顿。
  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懂文意,时间为10分钟。然后畅谈:桃源带给你怎样的“世外”感受?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比如:奇、美、乐等。)
  三、探究桃源之“奇”
  故事确有传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让你产生“奇”的感受?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中,教师相机点拨、纠正、穿插、强化重点词句的积累。
  (1)入源经过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
  穿插词语积累:缘,沿着。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
  穿插词语积累:鲜美,鲜艳美丽,是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口味好”的意思。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异,感到奇怪,动词。欲,想要。穷,走完,动词。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
  穿插词语积累:舍,舍弃,丢掉。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也用来比喻经过长期思索,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桃源中人奇。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