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70字。
荆轲刺秦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与《战国策》相关的文学常识。
2、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3、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研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梳理字词句,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清叙事脉络,并从中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评价荆轲这个人物。
2、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法,感知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二、文本解读
1、文学常识回顾
《战国策》是由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整理编订而成。它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全书按国别编辑,共33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共245年。《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戏剧,《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