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80字。

  如何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
  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作文考试内容及要求”没有变。文体仍然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要求仍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基础等级的第(2)点中,仍然是“符合文体要求: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
  《2009江苏省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又提出“评分须坚持以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可见,对文体的要求一直是很重视的。
  市教研室根据《考试说明》及《评分细则》,组织编写寒假高三语文辅导讲座,要我来讲一讲“如何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这一专题。
  如何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呢?
  第一点是认清文体、熟悉文体。这正如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认识这个人一样,但文体是错综交织的,很难界定清楚,也就不能怪同学们不能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了。教学实践、阅卷实践告诉我们,适合考场作文的常用文体有如下几种:
  一、 记叙类
  1、 一般记叙文,就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以叙事为主,事情相对完整;
  2、 编故事也叫小小说,写一件事,以刻画人物为主,事情相对完整;
  3、 叙事、抒情散文,写两个以上的人或两件以上的事,有线索贯穿;
  二、 议论类
  4、 议论文常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议论文分解分论点式结构,并立式、层进式、正反式;
  6、 议论性散文,即用形象性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或侧重议论的散文;
  当然还有其它文体,我们这里说的只是常用的。即使是常用文体,还是有的同学分不清,因此写出的文章当然就文体特征不鲜明。
  第二是了解文体的特征: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而第一点和第二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就像藤缠树一样分不开,也就必须交织在一起讲。下面先以《心有所期》为例来谈,该题是所有高三学生都做过的,比较熟悉。我以同一素材来写三种文体,以便大家认清熟悉。
  范文一:
  心有所期(议论文)
  古人对心的研究,可谓透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哀莫大于心死。然而我要说,心有所期则能起死回生,只要心中有期待,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心中有期待,强弱攻守成败,就会发生变化。春秋吴越之战就是一个范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在会稽山,残兵三千,水尽粮绝,只好无条件投降。国中的一切归吴所有,越国君臣的妻女还要去做吴国君臣妻女的奴婢。更为苛刻的是勾践要到吴做三年人质并担任吴王的马前卒。这一切勾践都答应下来,为的是心中那个复国的期待。回国后,他立志雪耻,晚上睡在柴草堆上,屋里吊一只苦胆,每天睡觉前,起床后,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目的是让自己不要忘记亡国之耻。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一举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后人有联赞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什么能让他忍耐这奇耻大辱呢?一代君王,万人之上,甘为人家的马前卒;妻子女儿金枝玉叶,却做别人卖身奴。这都是因为心中有期待,有期待则能忍耐,能忍耐就会想办法,想办法就会有变化,就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就能战胜敌人,复兴国家。
  只要心中有期待,就会正确处理生与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司马迁是一个典型。他20岁后漫游各地,考察遗文逸事,搜集史料,为著《史记》作准备。二十八岁父亲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大史令,并秉承父亲遗志撰写《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怒了汉武帝。为了免除一死以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强忍屈辱,接受了世间最残酷的腐刑。但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光照人寰的《史记》问世了。我们在痛恨汉武帝的同时,更要为太史公的期求精神击节赞叹。有期求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有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我要说,难道只有轰轰烈烈的死才是人生的极致?不,完成使命的人生才是最大的辉煌。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除万年愚。伟大人物从一出生就被赋予某种使命,他们在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之路上始终怀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在没有完成使命之前,无论前路如何,他们总是要珍惜生命的,因为生命是完成使命的载体。司马迁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宣告着一种别样的人生。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心有所期,一切就有可能。
  什么叫议论文?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一种文体。议论就是讲道理,议论文就是讲道理的文章,而且必须是一篇讲一个道理的文章。这个道理就是平常所说的论点。论点必须在开篇提出,这才叫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不告诉人家我在讲什么道理,还算什么议论文呢?当然也可以在篇中、篇末提出,但考场作文不提倡。
  范文二:
  心有所期(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当岁月的硝烟散尽,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望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我心潮起伏;回首历史的青山夕阳,我情有独钟的是心有所期的伟大人物,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心有所期,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你将卧薪尝胆写上了竹简,让历史的长河多了一朵智慧的浪花;是你让后人有一位学习的楷模,身处逆境要心有所期。心有所期,就能以苦为乐,以苦为乐就能复兴国家。读着你的故事,眼前仿佛出现你居住的马厩:柴草搭就的床铺,高低不平;屋梁垂下的苦胆,苦味浓郁。你涮马、喂马、牵马,甘为夫差马前卒。心有所期,一个信念在支持着你。三年的人质生活结束了,你用韬晦赢得了信任。回国后,你为什么还要睡柴薪尝苦胆呢?心有所期的信念在鼓舞着你,你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吊有伤、贺有喜、奖励耕织,不是妻子织的布衣不穿,不是自己种的稻米不吃。经过多年的准备,你的期望实现了。
  人们也记住了你,心有所期的星空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心有所期,著成信史照人寰。如果硬要把中外历史的著名人物排名的话,您应该是第一的。这不仅因为《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书体例的先河;也不因为《史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是因为您在遭受奇耻大辱的逆境中,心有所期,不甘沉沦的伟大精神。
  读《报任安书》,您的音容哭貌,宛在眼前:苍白的脸,伛偻的腰,沙哑的喉,只有竹节般常握竹管的手还苍劲有力。你五十二万字的《史记》是五十二万颗血和泪滴,《十二本纪》分明是十二把施以腐刑的利刃,《三十世家》是助纣为虐的帮凶,《七十列传》是无聊的看客。当你遭难的时候,有谁生出怜爱之心,有谁伸出救援之手,有谁给予精神慰藉。你看透了人间冷暖,世事沧桑,五十二万颗血滴泪珠,汇成汹涌澎湃的长河巨浪,拍打着历史的堤岸,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五十二万字幻化成满天星斗的天空,将睿智的光辉洒向大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