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0个字。

  《观刈麦》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课题       观刈麦
  编号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房振智 授课教师 房张
  设计时间 11,.5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读诗歌。读准字音,积累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诗歌。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
  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背诗歌。能较流畅的背诵诗歌。
  知识资料库
  (一)原文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