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28字。
2005年天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9页至第12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基础题 共1大题共2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然后再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序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J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1—7小题每题2分,8一10小题每题3分,共23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省(xǐng) 校对(xiào) 相时而动(xiāng)
B.啜泣(zhuì) 纤维(qiān) 拈轻怕重(niān)
C.伪劣(liè) 结束(sù) 无人问津(jīng)
D.干涸(hé) 褴楼(lán) 不无裨益(bì)
2.查词典,“疾”(jí)有四个义项: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或“猛烈”。依次判断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两个“疾”字的含义,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鲁迅在灯下奋笔疾书,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②① B.④③ C.②④ D.①③
3.以下一组词都表示“思考”的意思,填入下面语句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威称心满意的照片。
A.斟酌 B.推敲 C.思索 D.揣摩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柠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5.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D.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6.对下面语句中省略号表达的意思有多种理解,其中木吾理的一项是(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唯见你偷了何 家的书,吊着打。”(选自《孔乙己》)
A.孔乙己被人揭了疮疤,心里着急,却不知怎样反驳。
B.孔乙己无力的反驳被打趣他的人抢白了。
C.孔乙己非常窘迫,面对嘲笑,无力辩驳。
D.孔乙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不再争辩。
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咖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艾青《黎明的通 知》)
诗句表明“黎明”将降临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把光明和希望带给渴望着它的人们。
B.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君子于役》)
此句细腻地表这了恿夫乏妇对丈夫丧有归姻的无素,负能。-—他症轩证不曼饥渴。词句 中虽无一个“怨”字,但是“哀怨”之声可闻。
C.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杯畅饮,体现了放旷通达的性格。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写出了军乐的雄壮。
阅读下面《谈骨气》文中节选文字,回答8-10题。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人,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