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0小题,约6230字。
2005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第1页、第2页和第5页、第6页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排好,全部上交。
一、书写(共3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论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⑥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园小梅))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表明龚自珍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收诗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5.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分别之际,请你选用恰当的古诗句,表达对同窗好友的惜别或勉励之情。(2分)


三、阅读(共62分)
(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③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 (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