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90字。
2005年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第二套)(成都地区使用)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分)
一、基础知识(共10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不久,布谷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严冬。
A、孕育(rùn) B、销声匿迹(nì) C、衰草(shuāi) D、风雪载途(zài)
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
B、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中,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②一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 。
③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A、宽敞 闪烁 映衬
B、宽敞 闪烁 对比
C、宽敞 燃烧 对比
D、宽敞 燃烧 映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我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0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不正确的是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7、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8、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9、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0、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