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50字。
11 师 说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鉴赏: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限时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 贻(yí)
解惑(huò) 六艺经传(chuán)
B.句读(dòu) 聃(rān)
苌弘(chánɡ) 拘于时(jū)
C.阿谀(yú) 蟠(pān)
官盛(shènɡ) 授之书(shòu)
D.谄媚(chǎn) 襄(xiānɡ)
嗟乎(jiē) 或否焉(fǒu)
解析:A项,传zhuàn;B项,聃dān;C项,蟠pán。
答案:D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⑥古文:古义,先秦及秦汉散文;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A项,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尾语气词,表判断;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就;C项,介词,向。D项,相当于“于”,比/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解析: A项,“有”通“又”,“暴”通“曝”;B项,“生”通“性”;C项,“受”通“授”。
答案:D
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常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