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00字。
第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收集编辑:龚让能
Eaill:grn9864@126.com
联系电话:(0813)6225648
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个别疏漏,请见谅。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暴(bào)秦之欲无厌
暴(pù)霜露,斩荆棘
B.至莫(mò)夜月明 有碑仆(pū)道
C.至于幽暗昏惑而夫物以相(xiāng)之
有君相(xiàng)顾
D.为国者无使为(wéi)积威之所劫
旦日飨士卒,为(wéi)击破沛公军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始速(加速)祸焉
原(推究)庄完之所以处天下
及(到)凯(胜利)旋而纳之
尔其(应当、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B.洎(等待)牧以(因为)谗诛
思厥(其)先祖父
胜负(败)王数(天数、命运)
夫祸患常积于(从)忽微(微小的事)
C.非常(十分)之观(景象)
空中(空间)而多窍(窟隆)
与向(先前)之噌吰者相应(应和)
以其求思(探求思考)之深而无不在
D.抑(或者)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奉之(代秦)弥繁,侵之(代贿秦各国)愈急
而从(跟随)六国破亡之故事(前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事不目见耳闻 ③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函梁君臣之首 ⑤其平旷,有泉侧出 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归纳加点字的意义,先出相同的一项( )
A.不赂秦者以贿秦者丧
十大夫终不肯以汪舟夜泊绝壁之下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于是忘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与例句“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句式特点相似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赵氏求救于齐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句中的“或曰“是”有人说的意思,“或”是指不定代词。
B.“盖余所至”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两句中的“盖”均放在句首,是发语词。作“大概”讲。
C.“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指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错别字,往往只作“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D.“满招损,谦受益”,语出《书》,即《尚书》。《尚书》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完成7――10题。
湖中古城
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面积211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为80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它属于云南高原第三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泊盆地之一。在云南民间世代淬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传说,有关专家对这座古文明遗址众说纷纭。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进行了观察和勘测。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米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长约60多米,高约2米的石墙,石墙呈正南北走向,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片区域不如前一个群落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有的石块上还有细致的花纹。这时的石料明显大而厚,其中有二三十米长的石墙、二三米宽的石板、数米见方的大型人工石块。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再次绕过一道200米长、9米宽的石质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了。这片区域建筑物无论是从规模、数量、体积,还是从石块的加工程度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石料中还有许多天然石。
探测显示:湖中古城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的水域中。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