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70字。
《小狗包弟》教案
——巴金
【教学目的】
本文感情真挚而又深沉,浓缩作者对自我的忏悔、对人性的追问、对“文革“的深层反思,所写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精神震撼力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深刻解剖中读出自身灵魂深处的卑污,从而获得灵魂上的洗涤。如此深沉思想却是由质朴平易的语言传达的,这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究。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作者的忏悔精神与语言特点上,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获得人生的启迪,借鉴以质朴语言传达深沉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本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我们广西玉林在夏至日这一天有吃狗肉和荔枝的习俗,但正是在6月22日这一天,今年玉林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爱狗人士用暴力手段阻止吃狗的食客,狗贩子利用爱狗人士的爱狗之心,将狗用铁叉叉起叫卖,逼爱狗人士买狗。且不说双方谁对谁错,但是当看到小狗们被宰杀前的哀嚎,作为小狗的主人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引发我们多少怜悯之心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来看看包弟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巴金先生会如此痛彻肺腑。
二、作者简介:(将作者简介将投放到PPT)
(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介绍《随想录》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