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20分)<br>
1.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每空1分,共6分)<br>
<br>
①采菊东篱下, 。<br>
<br>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br>
<br>
③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是: ,<br>
<br>
。<br>
<br>
④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他认为:<br>
<br>
, 。<br>
<br>
2. 下面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br>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杜甫——唐代诗人<br>
B.《始得西山宴游记》——散文——韩愈——唐代文学家<br>
C.《谈骨气》——议论文——吴晗——现代历史学家<br>
D.《怀疑与学问》——议论文——顾颉刚——现代历史学家<br>
<br>
3.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2分)<br>
①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br>
②比喻论点不能成立,不用攻击就站不住脚。 ( )<br>
<br>
4. 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2分)<br>
①逶迤( )②祈祷( )③根深dì( )固 ④qiè( )而不舍<br>
· ·<br>
<br>
5.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br>
A、短跑选手个个像一阵旋风冲向终点。<br>
B、爷爷岁数大了,走起路来像老牛拉破车一样。<br>
C、他鼻子很灵,就像狗一样。<br>
D、蚕丝是纤维中的“皇后”。<br>
<br>
6.听说能力:(6分)<br>
①《中学生阅读》是一种前卫、实用的阅读指导刊物,它以朴实而生动、平实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诠释了一个新的阅读概念。②它以独特的阅读视角为我们诠释了全新的阅读天地。 ③它是我们广大中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它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怎样品味一篇文章,怎样揣摩它的意蕴。④感谢杂志社的编辑们为我们办了这样好的刊物,请允许我代表广大中学生对你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亲切的慰勉。<br>
(1)文中语言重复啰嗦、不简明的一句是 : ( )<br>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br>
<br>
(2)“当我遇到烦恼时,打开它,品读一段优美的文章,所有烦恼便会随风飘散,心情也为之豁然开朗。”是上文中的一句话。它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br>
A、第①句后 B、第②句后 C、第③句后 D、第④句后<br>
<br>
(3)文中语言不符合身份的一句是: ( )<br>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