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0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铜梁东城中学 李德忠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吴刚砍桂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
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