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打包5份)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学案.doc
《滕王阁序》(第二课时) 教学案.doc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案.doc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课件(55ppt).ppt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能读清句读并能翻译课文1—3自然段。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4、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学习重点:
能读清句读并能翻译课文1—3自然段。
一、回顾预习
1、写作背景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 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jù惊视,惊恐四顾)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jí急迫地)宴所,极欢而罢。
2、走近作者
王勃, 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
3、文体知识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 内容。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
(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
(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4、朗读(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选自《滕王阁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 潦水:蓄积的雨水
B.俨骖 于上路 俨:整治
C.穷岛屿之萦回 穷:困苦
D.窜梁鸿于海曲 窜:逃避隐居
解析:选C。穷: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地势极而南溟深
③穷岛屿之萦回 ④谁悲失路之人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B。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之:是助词,可解释为“的”。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俨骖 于上路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解析:选D。A.伊:通“严”;B.销:通“消”;C.机:通“几”。
4.对文中相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连用四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