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80字。

课改与教师的语言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这场变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听完各年级组的语文评优课之后,再联想自己平时的切身体会,一种强烈的感受便充塞在我的心头。那就是:面对课改,面对我们要实现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语文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记得在听课过程中,个别老师的授课语言,给人感觉词汇贫乏,表达不畅;有的竟有照本宣科,背“台词”之感;有的竟能让听课人感觉到教师语言与学生的优秀发言的反差。
所以,我急于对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感触及一些应对方法:
可以这样说,当代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高效参与当前的课改,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可在诸多素质中,语言素质非常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意义何其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专门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师。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的确,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再单纯的照本宣科,用干瘪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他已明显不在适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终,他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苏霍姆林斯基还这样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有何等的影响。
为此,要使学生置身于优美的语言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语言的熏陶。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去内化自身语言素质。
于漪老师说:“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除了知识修养、语言技巧,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她在讲《雨中登泰山》一课时,导入语曾用过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泄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名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那壮美雄奇的风光。今天,我们请作者为向导,跟他攀登游览巍峨壮观的泰山吧!”这段导语于老师声情并茂,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再请看一位老师教《岳阳楼记》时的教学用语:作者描绘的又一幅图画是洞庭清明图。风和日丽、景物鲜明,湖上微波荡漾、天空万里无云,绿水蓝天相映、上下一碧万倾,水中鱼儿游戏、湖面水鸟成群,鱼儿来往翕和、鸟儿或飞或停,岸上芳草茂密,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组成画面。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既有静态的景,又有动态的景。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烟雾全消、皓月如洗,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
这段话鲜活清新,绘声绘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老师用浓郁的抒情色彩的语句,形象地把课文中描写的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