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80字。

  祝福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悲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福》,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1年12月)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谬miù种        俨yǎn              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