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写作技巧
一线串珠  靓丽篇章.doc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doc
关注生活  讯达快捷.doc
句佳自方法来.doc
说明重在抓住特征.doc
有理走遍天下.doc
怎样才能多角度描写景物.doc
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doc
重点突出  详略有致.doc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借物抒情
  山东  赵洪军
  秦牧的名篇《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抓住仙人掌的特点,热情地抒发了赞颂之情:“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植物!”紧接着,就它的坚韧性格、抗旱耐瘠、顽强拒害、花朵艳丽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文末点明:“我总是忘不了那墨绿色的岛屿,那簇生着仙人掌的海滩,那迎着海风微笑屹立着的战士们坚毅的形象!”原来,作者所借之物是仙人掌,所抒之情是歌颂解放军战士高尚品德与情操。
  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所谓“情满山,意溢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原句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在观察事物必须
  ……
  关注生活  讯达快捷
  ——学习写消息
  山东   赵洪军
  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资讯方式。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拥有更多分享、交流新闻资讯的渠道。随着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广泛使用,人们不仅可以更快捷地查阅、浏览新闻资讯,还可以即时发布身边的新闻,分享个人观点,参与资讯传播。这就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随时变身为“新闻发言人”。因而,指导学生写消息,以此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分享资讯,就显得极为重要。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基本的资料,一般包括“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果。你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搜集主要的背景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给人以真实感。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则消息呢?
  一要确定新颖醒目的标题
  动笔写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横渡”,这些字眼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了解具体内容的渴望。
  二要合理安排结构
  消息的结构比较特殊。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暗含在主体中)四部分。试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分析它的导语和主
  ……
  句佳自方法来
  ——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山东  赵洪军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在《统筹方法》一文中,形象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读后不难发现,就连泡壶茶都要讲究恰当的方法,不然就会耽误工夫。是的,写说明文也是如此,只有“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才能把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白,说清楚,才能使读者有所知道,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写说明文时,学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读者(尤其是老年人)印象深刻。如何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来把说明对象表达清楚呢?
  第一,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等。任何事情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做出正确判断,说明文写作也是一样的。由于老年人反应较慢,认知事物局限性较大,因此在选择说明方法时,特别应该注意这
  ……
  山东  赵洪军
  大家知道,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度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曾教导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又耐心的说道:“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这个“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就是事物的特征。
  写人记事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同样也要抓住特征。“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想“做到明白清楚”,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事物,就是因为这种事物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当我们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只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特征说明白,说清楚,才能给人以准确的,深刻的印象,
  ……
  一线串珠  靓丽篇章
  ——记叙的线索
  山东  赵洪军
  一堆散乱的珍珠,只有用彩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同样,生活的珍珠也需要思想的红线来连接,才能形成条理清楚的文章。这根思想的红线便是线索。
  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所以刘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刘熙载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线索的作用。
  由此可见,线索对于记叙文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记事写人的文章要言之有序,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记事的种类很多,材料面很广,只有确立好文章的线索,才能
  ……
  有理走遍天下
  ——学会说点儿道理
  山东  赵洪军
  同学们,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吗?
  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却不点眼睛,说点了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教他画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那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
  这个故事是人们仰慕张僧繇的绘画才能而编造出来的。现在常用来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记叙文中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议论、抒情的这一两句,目的就在于阐述一定的道理。
  怎样才能“学会说点儿道理”呢?
  一要明确作文中说点儿道理的内涵
  什么是“道理”呢?道理,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那么,什么是作文中的“道理”呢?作文中的“道理”,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或表达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化——理
  ……
  怎样才能多角度描写景物
  山东   赵洪军
  同学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有四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观察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否则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准确的。写作文也是这样。“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多角度描写景物”就必须在“多角度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第一,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
  ……
  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山东  赵洪军
  有篇习作这样写道: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再看一篇题为《蚂蚁》的文章:
  蚂蚁这个动物界中微不足道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四周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次负重比赛……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
  说到这,你也许会惊叹不已,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第一个片段,把“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条理不清,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而第二篇习作层次非常清楚:开头一句话,总说“蚂蚁的本领不小”,统
  ……
  重点突出  详略有致                             
  ——叙事要详略得当
  山东  赵洪军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雕像却没有手。
  原来,在一个深夜,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提起一把大斧,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叙事要详略得当,“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写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请牢记。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以写人为主的,宜用“人祥事略法”
  写人,要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材料,如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是重点材料,应当详写;涉及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适合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是用来表现人物品格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当略写。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车站送别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叙写,尤其是对父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