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70字。

  不自由,毋宁死
  1.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认识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意义。
  2.掌握演讲稿大量使用问句和感叹句增强语势,突出感情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些写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亨利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在反英斗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
  2.探寻背景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则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作者则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登台发表了《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著名的演讲。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缄口不语(jiān) 桎梏(zhì gù)   祈求(qí)
  沉湎(miǎn)     铿锵(kēng qiāng)  毋宁死(wú)
  陷阱(jǐnɡ)
  (2)多音字
  薄日薄西山bó薄荷bò薄饼báo    模模样mú规模mó
  禁囚禁jìn禁受jīn             蒙蒙骗mēnɡ蒙受ménɡ蒙古měnɡ
  2.字形辨认
  缅缅怀腼腼腆湎沉湎        抒各抒己见杼机杼
  渺渺茫缈缥缈          缴缴械檄檄文
  3.词语释义
  (1)缄口不语:闭口不说话。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3)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4)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难困苦,超出寻常。
  (5)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6)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词义辨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