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单元(7份打包)
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2课时.doc
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1课时.doc
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1课时.doc
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2课时.doc
第四单元 第13课 第1课时.doc
第四单元 第13课 第2课时.doc
第四单元 伟人之音.doc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责(sāi)  贻误(yí)  造诣(yì)  孜孜以求(zī)
  B.商榷(què)  弭谤(mǐ)  肄业(yì)  鲜为人知(xiān)
  C.当轴(zhóu)  相勖(xù)  切磋(cuō)  大有裨益(pì)
  D.訾詈(lì)  敷衍(yǎn)  有案可稽(jī) 砥砺德行(d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潜修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3.下列关联词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1)__________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________其造诣,容有底止。
  (2)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________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________必有以励人。
  A.如果  那么  虽  更
  B.苟  则  因为  所以
  C.苟  则  故  更
  D.如果  那么  虽  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生代武士”系统的作战服采用阻燃性丝绸布料制作,附着在衣服某些部位上的传感器可感知环境,调节改变服装的色彩。
  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警惕,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一个世纪以来,北京大学随着时代的步伐,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
  D.报社记者到校采访,同学们对三个报社的记者说:“你们的报办得真好。”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
  ……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签署(  )  ②镣铐(  )
  ③瞭望(  )  ④枷锁(  )
  ⑤萎缩(  )  ⑥骇人听闻(  )
  ⑦缔造(  )  ⑧戳子(  )
  ⑨侈谈(  )  ⑩磐石(  )
  ⑪义愤填膺(  )  ⑫巍峨(  )
  ⑬蜿蜒(  )  ⑭销声匿迹(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角角度  角斗    ②给送给  给予  
  ③予予取予求  生杀予夺    ④曾曾经  曾孙  
  ⑤迫迫击炮  迫近    ⑥种种族  种植  
  ⑦扎扎根  挣扎  包扎  
  2.辨形组词
  ①膺  赝    ②赅  骇  
  ③洲  州    ④赎  渎  
  ⑤偌  诺    ⑥酷  署  
  ⑦谛  缔    ⑧瞭  嘹  
  3.词语释义
  (1)蜕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头支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安之若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蜿蜒•连绵
  蜿蜒:a.蛇类爬行的样子;b.(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例句:①顺着________的山路,汽车攀上一座更高的山岭,“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基地”的牌子映入眼帘。
  ②峡谷两侧________不断的高大沙山一直爬上巍巍阿尔金山顶,构成了举世罕见的壮观奇景,因而被人们冠以“中国第一大沙漠峡谷”的美名。
  (2)圣地•胜地
  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悼词(  )  ②肤浅(  )
  ③衷心喜悦(  )  ④嫉恨(  )
  ⑤豁然开朗(  )  ⑥纷繁芜杂(  )
  ⑦诬蔑(  )  ⑧诽谤(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抹抹杀  抹布  拐弯抹角    ②豁豁然开朗  豁出去  
  ③量量尺寸  胆量    ④空空间  空白  
  2.辨形组词
  ①蔑  篾    ②诅  沮  
  ③芜  怃  妩    ④估  沽  怙  
  3.词语释义
  (1)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肤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诽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估计•估量
  估计:指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估量:指估计。
  “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有时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的只能用“估计”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
  例句:①据《财经时报》报道,______在今年6月份,安信证券将挂牌营业,到那时这一证券将全面“扩张”。
  ②“遵义会议”是历史文化资源,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无法________,可以通过相关手续,将其相应的名称、图片等注册为历史文化商标,来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衷心•忠心
  衷心:出于内心的。
  忠心:忠诚的心。
  例句:苗副部长动情地说,通过参观和与大家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几代航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________报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
  ……
  第四单元 伟人之音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栗,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震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正确的政治”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