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40+1480字。

  D、《书愤》(陆游)
  【资料准备】
  1、陆游(1125~1210)      诗人。字      ,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其创作以      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     媲美,誉之为          。
  参考答案:南宋著名爱国   务观   放翁   现实主义   杜甫  “可称诗史”
  2、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提取2—3个关键词或短语,并说明关于作者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陆游诗歌创作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这些诗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他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如《书愤》、《金错刀行》、《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宋朝刘克庄称之:“三百篇(《诗经》)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清朝梁启超也极力赞之:“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参考答案:丹心报国遭压抑,爱国主义鸣亘古。
  3、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
  ……
  书  愤
  教学目标:
  1、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
  2、难点:鉴赏列锦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南宋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去,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所以,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里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陆游,号放翁。南宋时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