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含答案).doc
《包身工》(含答案).doc
《别了,“不列颠尼亚”》(含答案).doc
《飞向太空的航程》(含答案).doc
10.《短新闻两篇》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篇新闻中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有机结合的独特风格。
2.联系新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使命感。
3.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瞬间美,培养关注社会、反思历史、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联系新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使命感。
2.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学法指导】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2.背景链接:(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1940年修建的,一开始时,集中营只关押波兰政治犯,后来纳粹分子将整个德国在欧洲占领区的“犯人”集中在此,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各国的犹太人、俄国战俘以及吉普赛人,此外还关押有来自捷克、南斯拉夫、法国、奥地利、德国的犯人和他们的家属。整个二战期间,至少有110万犹太人在此被屠杀,其中波兰人30万,匈牙利犹太人至少40万。大部分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后,他们不像其他囚犯一样要编号和被当成奴隶一样送去劳动,而是直接送往毒气室,然后焚烧……
【学习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步履 废墟 惊惧 窒息 祷告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绿树成阴 踉跄 祈祷 呆滞 嬉戏
2.解题:
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人间惨剧,但这个严重事态已经过去,所以记者访问这里的目的自不在于报道事态,而在于激起人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暴行者的憎恨,以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
二、阅读文本,合作探究。
1.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
11.《包身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2.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
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
……
10.《短新闻两篇》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4.体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 新闻的基本特点,把握新闻的基本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难点:
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
……
12.《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学法指导】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知识链接】
飞天梦之一: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
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学习过程】
1.快速阅读后回答: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回顾了怎样一段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